许多家长发现3-6岁孩子有“上牙盖住下牙过多”的情况,常焦虑是否要立刻矫正。但乳牙期深覆合多为生理性、暂时性的,随着后牙萌出和颌骨发育,可能自然改善。不过以下3类情况需干预:
中重度深覆合(覆盖超1/2),导致牙龈损伤或乳牙早脱;
不良习惯引发:如咬唇、口呼吸,需先戒断习惯;
闭锁性深覆合:上前牙完全锁死下牙,抑制下颌发育,可能引发关节疼痛。
个人观点:乳牙期干预的核心是“止损”,而非彻底矫正。佩戴简单活动矫治器或纠正习惯,就能避免恒牙期复杂问题。
若孩子6-7岁换牙时仍有深覆合,需警惕骨性发育异常(如下颌后缩)。此时颌骨生长活跃,利用功能矫治器(如FRⅢ)可引导骨骼正向生长,效率比恒牙期高30%以上。
不同矫治器的适用场景
矫治器类型 |
适用问题 |
优势 |
---|---|---|
活动功能矫治器 |
下颌后缩、轻度骨性畸形 |
促进颌骨改建,无创 |
固定扩弓器 |
上颌狭窄导致的深覆合 |
扩大牙弓,改善覆盖关系 |
片段弓矫治 |
前牙过度萌出 |
精准压低前牙 |
关键点:替牙期矫正的核心是“借势生长力”,而非对抗。例如导下颌向前技术,能利用剩余生长潜力改善面型。
为什么12岁是公认的黄金期?
恒牙列基本形成,牙根发育成熟度达80%,移动安全性高;
颌骨仍有少量生长潜力(女孩至14岁,男孩至16岁),可辅助调整咬合;
青少年配合度高,能坚持佩戴隐形牙套或传统托槽。
矫正方案选择
轻中度深覆合:隐形牙套(如隐适美)或自锁托槽,通过压低前牙、升高后牙改善覆合;
重度骨性问题:需结合微种植钉提供支抗,防止后牙被压低失效。
独家数据:恒牙初期矫正周期平均18个月,而成人需24-36个月,且复发率高出15%。
尽管18岁后颌骨定型,但通过正畸-正颌联合治疗仍可解决:
单纯牙性深覆合:固定矫治器(如陶瓷托槽)配合颌板,调整咬合垂直高度;
骨性严重畸形:先正畸排齐牙齿,再手术截骨前移下颌,改善面容和功能。
需注意:成人矫正可能出现牙根吸收、关节不适,需每3个月评估风险。
年龄不是绝对标准,问题类型才是关键:
骨性深覆合→越早越好(5岁起干预);
牙性深覆合→12-14岁效率最高;
成人→任何年龄均可,但周期更长。
个人见解:深覆合的本质是“垂直向发育失控”,治疗本质是与生长发育赛跑。早筛查(7岁前正畸检查)、早干预,能避免未来70%的二次矫正需求。
网站提醒和声明
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非“艾尔娜整形”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/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,不代表本站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、虚假信息、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。
专属预约通道,数据实时更新
免费在线价格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