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想过,一根头发丝十分之一粗细的激光,能在人体内“建造”出复杂的毛细血管网?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学家们正用飞秒激光技术,将这种科幻场景逐步变为现实。从修复器官到精准给药,这项突破正悄悄改写微创医疗的规则……
飞秒激光是什么?1飞秒=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!在这转瞬即逝的时间里,激光能聚焦到比头发直径更小的区域,产生百万亿瓦的瞬时峰值功率。这种“快准狠”的特性,让它成为医疗领域的理想工具:
零热损伤:瞬间能量穿透组织时不产生热量,避免细胞烫伤或变形;
纳米级精度:在角膜手术中雕刻微米级切口,在心血管支架上打孔细如发丝;
三维立体加工:像3D打印一样在生物材料内部“雕刻”复杂管道,为人工器官铺路。
中国科大团队正是利用这些特性,让飞秒激光从单一工具升级为“生物微工厂”的核心技术。
组织工程的最大瓶颈是血管网络——没有血液供应,人造器官就像缺了输水管道的城市。中国科大唐家文团队用飞秒激光动态全息加工技术,破解了这一难题:
环形缺口光场技术:通过快速变化的激光束,在光刻胶中高效曝光,直接“绘制”出多孔分叉微管;
速度飞跃:比传统方法提速30倍,10分钟内构建出仿生毛细血管支架;
内皮细胞精准引导:微管表面引导细胞贴附生长,形成功能化血管网络(图1c)。
这项获专利授权的研究(ZL202110554757.5),为心脏病患者的器官修复、皮肤移植的血管化提供了新可能。
更惊艳的是飞秒激光的多材料复合加工能力。吴东教授团队用“二合一写入”策略,让微机械学会“跳舞”:
水凝胶+银纳米颗粒:激光同时聚合温敏水凝胶关节,并在局部沉积光热金属颗粒(图1);
毫秒级变形响应:用10mW低功率激光照射,30毫秒内驱动关节弯曲,比眨眼快10倍;
多关节协同操控:集成8个关节的“人形微机械手”,通过空间多焦点光束控制,可抓取不同方向的微粒(图3)。
未来这类微型机械臂或能在血管内清除血栓,在神经旁精准递送药物,真正实现“无创手术”。
目前这些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,但转化路径已清晰可见:
血管化器官移植:肝/肾类器官若集成激光打印的血管网,存活率将大幅提升;
靶向给药系统:光控微机器人可携带药物穿越血脑屏障,治疗脑瘤或神经疾病;
长期植入设备:Janus薄膜的“保护-工作”模式切换,能延长可穿戴医疗贴片的耐用性。
专业建议:飞秒激光医疗设备的研发成本较高,现阶段治疗费用可能高于常规手段。若需了解技术临床进展或适配病症,建议携带完整病历资料,向三甲医院微创外科或生物材料科室咨询个体化方案。
网站提醒和声明
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非“艾尔娜整形”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/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,不代表本站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、虚假信息、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。
专属预约通道,数据实时更新
免费在线价格查询